房天下 >资讯中心 > 城建 > 正文

桂林城市文化包装显出效果 逍遥楼明年1月完工

桂林晚报  2015-12-25 08:59

[摘要] 2015年11月18日至20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联盟第五届联席会在桂林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对桂林市大遗址公园建设和历史文化的挖掘、整理、保护给予高度肯定。

2015年11月18日至20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联盟第五届联席会在桂林召开。来自各地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对桂林市大遗址公园建设和历史文化的挖掘、整理、保护给予高度肯定。

回顾即将过去的2015年,一系列以“寻找桂林文化的力量,挖掘桂林文化的价值”为主题的行动在桂林如火如荼地展开。除了备受业界关注的两座大遗址公园,靖江王城“拆围透墙”和逍遥楼重建工程也进展顺利,更有20多个图文并茂的文化标识“闪耀”在桂林的大街小巷。

桂林“文化珍宝”所覆盖的岁月尘埃正被拂去。“文化历史名城”的内涵在政府和民间的共同努力下,开始重新擦亮招牌。

两座大遗址公园建设受瞩目

2010年10月,首批23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正式公布,桂林的甑皮岩遗址、靖江王府王陵榜上有名。2014年6月19日,桂林甑皮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揭牌,宣告桂林启动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进程。

为了实现既定目标,甑皮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一系列项目建设迅速推进。新展示馆、景观大门、广场、保护围墙等一期工程基本完工,已实现了公园由立项项目到挂牌项目的提升。同时,甑皮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还完成了新文物库房建设、独山危岩治理、旅游厕所、标识体系等一系列工程。专家学者们还完成了甑皮岩遗址群(大岩、螺蛳岩、象鼻岩、新岩、父子岩)的考古与发掘,并结束了甑皮岩遗址水下考古调查。

采访时,记者漫步在甑皮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中。从立项至今,该园实施了展示馆建设、环境整治工程、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和一系列遗址本体保护措施,拓展了园区空间,可视性也进一步增强。工作人员表示,不久的将来,甑皮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将被打造成集遗址保护、考古体验、教育展示、旅游休闲、文化创意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增添一张重量级文化名片。

靖江王府王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基本框架和雏形也已显现。

目前,靖江王府王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已经完成王陵遗址规划编制,完成王陵重点区域野外遗址文物安防一期工程,完成昭和、安肃、温裕3个王陵的保护与环境整治工程,完成悼僖、荣穆、怀顺3个王陵考古清理工作。此外,考古人员还对靖江王府进行了考古发掘和调查,发掘面积500平方米,已发现唐代至民国文化地层以及明靖江王府内苑遗址、清代早期贡院遗址和中晚期军火局遗址。

桂林城市文化包装显出效果 逍遥楼明年1月完工

22日,逍遥楼还在建设中。逍遥楼的建成将成为桂林文化的新标志。

逍遥楼很快将重新伫立在漓江边

2015年1月,逍遥楼正式动工兴建。工程从设计、到土建、到装修,已进入冲刺阶段,逍遥楼的面貌已几乎可以看全。

记者在工地上看到,逍遥楼是座以钢筋混凝土为框架、结合木质建材的仿唐建筑。从外面看,逍遥楼为两层三檐,屋檐上铺着灰色琉璃瓦,非常古朴。走进楼内,则会发现它是4层楼的建筑。站在楼上远望,象鼻山、訾洲、七星岩、伏波山、尧山以及漓江尽收眼底。就连参与施工的工人师傅也情不自禁地感叹说:“这逍遥楼真是桂林市区佳的风景观赏点。”

2015年端午节当天,逍遥楼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封顶。应该说,这样的建设速度还是比较快的。然而,仿古建筑要想做到神形兼备,除了施工还要讲究文化内涵,是一个精雕细琢、慢工出细活的过程。现在,整个工程已经完成了90%的任务,二、三、四层的内部装饰已经完成,斗拱、门窗、琉璃瓦及室内的吊顶都已经完成,扶手、栏杆也很快要动工。后的工序将是铺设木地板。

逍遥楼重建项目部相关负责人说:“建成后,逍遥楼占地630平方米,从滨江路路面到宝顶的高度是33.2米。这是专家认证和设计师精心考量的结果。”他还表示,逍遥楼会力争在2016年1月完工。将来,市民游客来到这里,既可以了解逍遥楼的过去,也能读到桂林的历史文化沉淀,还能领略桂林市区尤其是漓江沿岸的精华风光。

靖江王城“亮”出来了

靖江王府修筑于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早历史可追溯至南朝时期。在桂林长期的城市发展格局中,靖江王府始终处于城市发展轴的核心地段,也是现存完好、规模大的明藩王府。

为了改变王府围墙三面被倚墙建筑包围的窘境,今年7月3日上午,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乐秦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靖江王府“拆围透墙”工作。

7月,该项工作完成了前期准备,8月正式实施。10月底,王城绕城通道已全面打通,城墙也全面“透”了出来。据统计,靖江王府“拆围透墙”工作累计完成拆迁房屋面积3200平方米,涉及拆迁居民77户。在短的时间内,王城周边的“消极空间”慢慢地变成了“积极空间”。

“拆围透墙”并非大拆大建,而是适当拆除倚墙而建的建筑物(特别是“两违”建筑),让城墙更加显露出来,在城墙外形成一条绕行的通道。同时还要对周边街景巷道的风貌和业态进行统一规划设计,统筹安排建设绿道、步道等公共设施,将大大改善周边住户的生活环境,提升周边业主的商业业态品质。

12月初,秀峰区率先启动绕城步道铺设工作,标志着靖江王府“拆围透墙”工作顺利进入第二阶段,为年底前全面完成“拆围透墙”工作开启了良好开端。将来,靖江王府城墙四周将被绕城步道所围绕。采取仿古修缮的形式、结合古城墙修缮项目,这条步道将成为桂林市区一条环境舒适、尺度宜人的公共绿道。

桂林城市文化包装显出效果 逍遥楼明年1月完工

22日,一位游客正在正阳步行街路口观看今年新增的文化标识。

文化标识开始出现在桂林各个角落

抗战时期的桂林文人荟萃,文化繁荣,是名符其实的抗日大后方和“文化中心”,因此被誉为抗战“文化城”。然而,除了少量抗战名人故居和抗战遗址得以保存外,大部分抗战文化遗产特别是文化名人曾经生活的住宅、重要的文化机构驻地建筑逐渐消失,桂林原有的厚重抗战文化难以得到很好的体现。

2014年4月,桂林市正式提出了建设文化标识的构想。当年11月下旬,首批22个抗战文化标识已完成定点、设计。2015年2月,广西建设研究会旧址、夏衍桂林住所旧址、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桂林办公厅旧址等三个文化标识率先动工,并在今年3月8日完工。

在文化标识建设工程因为资金问题而陷入停滞时,市委、市政府对这项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马君武旧居故址、国际新闻社桂林总社旧址、柳亚子桂林住所旧址、叶挺被囚处旧址、民国广西省政府旧址等5个文化标识得以开工建设,并在今年9月亮相桂林街头。

这些标识既是一个个精致的城市小景,同时又是宣传介绍桂林抗战文化的文化地标。一个个图文并茂的文化标识也犹如一缕春风,带领桂林市民与久别重逢的“老朋友”相聚,也让广大游客领略了桂林这座城市所蕴含的厚重历史文化。

此后,市文物工作队继续铆尽全力,推动了文化标识的建设工程。截至目前,首批22个抗战文化标识出现在桂林城内的各个角落。人们通过它们,寻找到何香凝、茅盾、田汉、欧阳予倩等一大批名人在桂林期间住所的旧址,发现了身边叶挺被囚处、《新华日报》桂林分馆、生活书店桂林分店、广西省立国防艺术社等重要的文化机构旧址,也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桂林办公厅、骝马山抗日碉堡、工事遗址等重要军事机构旧址重温战争岁月峥嵘。

桂林这座古老的山水名城,以势如破竹的魄力落实了城市的“文化包装”,向世人再度亮出了弥足珍贵又分量十足的“文化名片”。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房天下桂林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价房大平台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