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时间流淌,五年弹指一挥间,“十二五”圆满收官。盘点我市“十二五”成绩单,一组组变化明显的数据,为我们描画出过去桂林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轨迹,见证了桂林铿锵有力的发展步伐。
产业结构优化 服务业增速首超工业
现在用手机一点,货物就送上门。赵敏是广西师大的一名大学生,过去的五年他在生活中感受到明显的改变是购物越来越便捷,网购正成为他主要的消费方式,一些日用品都上网购买。
“十二五”以来,我市产业结构性问题得到改善,新的增长动能逐步形成,三大产业发展并驾齐驱并逐步完成结构优化。2014年,我市三大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7.7%、47.3%和35.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3%、64.0%和26.7%。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3%,增速近5年来首次超过工业,成为拉动经济的主要动力。
现代服务业是稳增长的战略重点。去年,我市推出48条稳增长政策措施,推行服务业百项工程,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支持住房消费,开展产品营销,实施“加工贸易倍增计划”,取得阶段性成效。预计第三产业比重提高约4个百分点。
据统计,旅游胜地建设以来,城区新增大型商业项目7个,建筑面积约118万平米。特别是万达广场和桂林华润中心项目建成及全面营业以后,高端商业面积将达到28万平米,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和新引擎。
电子商务呈现勃勃生机,全市互联网总出口带宽预计将超过670G,增长8%;移动电话用户数累计超400万户,其中4G用户数预计超过80万户,宽带用户数超70万户;全市新建Wi-Fi(AP点)超3000个,基本实现人流密集区域100%覆盖。电子商务类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1倍多,桂林电商谷入选国家商务部第二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灌阳县、荔浦县被列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
城镇化持续推进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过去吃完晚饭,我一般都是窝在家里看电视,自从粮站市民小广场建好后,我每天傍晚都走出家门去健身。”家住灵川县大圩镇生产上街的朱大妈这样描述如今的生活。
“十二五”以来,我市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新型城镇化,桂林中心城市外延发展取得突破,新区框架基本形成。桂林建成区面积扩大20平方公里。临桂新区是过去五年桂林城市建设的一个主战场,在这期间,24条路网项目相继建成,核心区“五纵三横三环”路网基本成型,临桂大道等5条道路完工;创业大厦、“一院两馆”全面竣工投入使用,防洪排涝及湖塘水系景观工程项目初具规模,金融大厦、新城国奥小区一期竣工,投资发展商务大厦、建设商务大厦、资源商务大厦、广电中心、报业中心、交通商务大厦、市民广场等一批带动性和标志性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为了全力推进城镇化建设,2013年,桂林市委、市政府把全市批城镇化示范乡镇建设作为“书记工程”来抓,共实施建设项目481个,完成投资35.6亿元,全部通过验收,形成了旅游休闲型、工业驱动型、商贸物流型、特色农业型等一批各具特色的示范乡镇,
全市第二批城镇化示范乡镇建设工作于2014年12月启动。目前,我市县城和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全州、荔浦、平乐、灌阳等县新区建设成效显著,桂北城镇群加速形成,第二批15个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书记工程”全力推进。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