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如今,住在小区里的人应该都有这样的感受:小区业主和物业之间总是冲突不断,今天东家吵,明天西家闹,仿佛永远没有停歇的时候。近几年,小区物业管理方面矛盾频发,逐渐成为城市基层管理的难点问题。
如今,住在小区里的人应该都有这样的感受:小区业主和物业之间总是冲突不断,今天东家吵,明天西家闹,仿佛永远没有停歇的时候。近几年,小区物业管理方面矛盾频发,逐渐成为城市基层管理的难点问题。
如果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那么小区就是社会的缩影。住宅小区虽小,却是全息社会的缩影。小区管理涉及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专业化物业管理服务以外,还包括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以及商业网点等商业配套服务。近年来,随着百姓对居住环境要求的提升以及维权意识的增强,住宅小区的管理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作为小区管理的重要参与者,居民、业委会和物业管理公司同时也是小区矛盾的主要方面。
本报今起推出《小区那些事儿》系列报道,将分“物业篇”和“业主篇”以及“小区管理大家谈”三个部分,通过记者的采访反映当前本地小区生活中各种矛盾的表象和深层次原因,请小区管理的参与各方都各抒己见。当然,终目的并非是让大家上阵“打擂台”,而是在各方意见和建议的集纳交流中,共同探讨和谐小区、文明小区的建设途径。
矛盾焦点
每天回到小区,停车难的问题都让很多业主头皮发麻,因为随着城市汽车保有量的激增,小区的停车位越发供不应求。但在一些小区,其实车位并不稀缺,可是物业公司推出的车位“只售不租”或者“只租不售”的规定,让“有车无处停”的业主变成了“有处没法停”,很多业主每天回家都必须得无奈地开始抢车位的“战斗”。
随之而来的,是一些业主在小区内“见缝就插针”,车辆乱停乱放就出现了,而物业对车辆进行有效管理的初衷也越来越难以实现,这就加剧了物业和业主的紧张关系。
现象扫描
车位不少停车仍难
家住象山区耀和荣裕小区的业主黄先生去年底搬进小区,想要在小区租个车位,却被物业告知,小区的地下停车位一直以来都只出售,不会出租。
“其他业主告诉我,地面上有一些公共停车位可以租用,但是早在好几年前就被租完了。”黄先生说,“地下的停车位物业说也差不多卖完了,但有时候下去看一看,还是有很多空位。”
7月27日,记者来到耀和荣裕小区,发现有很多私家车停放在小区门口的商业街上,还有一些车子甚至停靠在了小区门口尚未开通的道路上。“晚上业主们回家时,车就把小区门口的商业街堵得水泄不通。”黄先生说。
在秀峰区的广源国际社区,关于停车位的问题也是小区的一块“顽疾”,据说业主和小区物业之间还曾发生过几次冲突。
“小区地下停车位是不租的。”小区门口的物业管理人员告诉记者。进入小区,小区内一部分的车辆都停在主干道两边,硬生生将两车道变成了“单行道”。而在小区可以停放数百辆车的地下停车场,记者目测了一下,当时只停放了数十辆车,大部分车位都空置着。
记者相继走访了五个小区,发现停车位“只售不租”的现象并不是个例,大多数小区的地下停车位都实行这个政策,只出租少数的地上公共区域的车位,对比越来越多的汽车保有量,显得越发“供不应求”。另外,地上停车位的费用也标准不一,收费从每个月180元到300元不等。一些小区还允许外来车辆临时停放并收取费用,一些小区则把车位出售或出租给了小区外人员,因此,即便作为小区业主,开车进了小区也可能无法保证有车位停。
“逼”业主买车位不妥
比起越来越庞大的汽车保有量,能够出租的公共区域停车位显得越发“供不应求”,而“只售不租”的地下停车位却没有在缓解停车难问题上发挥作用。
广源国际社区业主刘女士告诉记者,小区地面上停车位早就被一期住户租完,很多业主因为不满小区车位“只售不租”,直接将车辆停在道路上。而在耀和荣裕小区,业主黄先生介绍,小区门口设有门禁,没有车位无法办理小区车辆准入卡。“也就是说,不买车位,车子都开不进小区。”
此前,也有部分市内小区出租地下车库,但价格却很高。去年,家住七星区联发旭景的业主杨先生被物业告知,如果要租地下车位需要支付每个月高达680元的租金,“这就是变相的只售不租。”杨先生表示。不过当记者致电联发旭景物业时,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去年确实有过“高价出租”,但现在小区内车位的租金已经调整为每月300元。
为何小区的停车位“只售不租”,不少业主认为这是开发商的逐利考量所致。
“我问过开发商为何停车位不能租用,但是没有得到合理的解释,只说这是规定。”刘女士算了一笔账,如果花费十几万元购买停车位,远比租用车位性价比低。“租用停车位的话,每个月多300元,即使租个十年,也才三万多元,但是现在小区的停车位少也要卖12万。”刘女士认为,开发商的利益考量却与业主恰恰相反,只有业主购买车位,开发商才能得到更大的现金流。
在采访中,很多业主认为,车位是楼盘的重要配套设施,业主理应有权使用。“本来小区的公共区域停车位严重不足,地下停车位有大量空位的情况下却不允许出租,甚至禁止车辆进入小区,这是变相逼迫业主购买车位。”黄先生说,“只租不售或者只售不租都剥夺了业主的选择权。”
物业解释
业主观点
对开发商的车位无处置权
今年7月20日,市物价局发布了桂林市住宅小区车辆停放服务收费标准,将小区小型车租赁费按照停车位等级限定在210元和280元的价格内,标准将在8月10日起实施,届时小区公共区域的停车收费标准将得到统一,但是对于地下车位的出让方式问题,尚无相关法规予以制约。
被停车难问题扰乱的小区秩序,后都会汇总到物业管理上,物业公司无疑都要为此“背锅”。
“小区内公共停车位只有63个,但小区入住量有一千多户,公共区域本就有限,停车位紧张是每个小区都会遇到的。但地下停车位原则上是属于开发商的,物业公司并没有处置权,也没有管理权。”富翔物业驻耀和荣裕小区物业公司的兰晓辉经理表示。
开发商对停车位只售不租的态度,让物业公司在小区的车辆管理上也遇到了难题。“小区前面的商业街为了方便业主,去年8月份就免费停车。但是有时候一片区域内停了七八十辆车,前面的车不走,后面的车都动不了,如果放任车辆随意停放,很可能阻挡消防通道,带来更大的不便。”兰晓辉说。
为此,该小区物业一度禁止在小区内无停车位的车辆进入小区,或者采取设置绿化设施的方式让商业街减少停放车辆。兰晓辉说,“规范本身就是为了维护更多业主的利益,也是物业工作的职责所在。
在广源国际等小区,物业公司也都采取过类似设置隔离桩、无车位禁入的方式规范停车,但因为停车矛盾突出,几次陷入了与业主的争执之中,效果并不明显。
记者还找了广源国际社区物业,但对方没有接受记者采访。
第三方声音
“根据相关法律,开发商是有权选择车位出让方式的,房产部门在此问题上也只能尽量协调。”市房产管理局物业及房屋租赁管理科科长汤革新表示。实际上,在范围内也只有少数地区在物业管理条例上明确规定了禁止车位、车库“只售不租”,大部分城市尚未对此加以限制。
“停车位紧缺已经是小区的普遍现象,也衍生出一系列问题,现在新小区也越来越重视车位配比问题,解决需要时间,物业也应该多想办法与开发商沟通,缓解‘有位难停’现象。”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