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桂林漓江沿岸慢行步道改造工程项目自今年7月开工起,就备受各方关注。漓江西岸慢行步道现在建设得如何了?步道景观怎样?近日,记者跟随桂林漓江综合治理与生态保护工程指挥部的工作人员,进入建设中的漓江西岸慢行步道施工现场,进行实地勘察。
在桂林城,沿着漓江来一段美丽的步行
———探访正在建设中的桂林漓江沿岸慢行步道改造工程
清晨,阳光洒在漓江上,透过波光粼粼水面,鱼儿畅快地游着;漓江沿岸,上班、晨练的人们穿过鸟语花香的慢行步道,犹如置身于一个天然的滨江公园。这样的场景在不久的将来,即将实现。
百里漓江,百里画廊。如梦如幻的漓江,是大自然的奇观,也是上天对桂林的恩赐。漓江沿岸市区段,自北向南,依次串起来的是虞山公园、木龙湖、叠彩公园、伏波山、解放桥、“两江四湖”中的杉湖、象鼻山,在如画的漓江岸修建一条慢行步道,是步行爱好者和不少市民的共同心愿。桂林漓江沿岸慢行步道改造工程项目(简称漓江西岸慢行步道)自今年7月开工起,就备受各方关注。漓江西岸慢行步道现在建设得如何了?步道景观怎样?近日,记者跟随桂林漓江综合治理与生态保护工程指挥部的工作人员,进入建设中的漓江西岸慢行步道施工现场,进行实地勘察。
记者直击:漓江西岸慢行步道即将竣工
据了解,桂林漓江沿岸慢行步道改造工程项目是桂林漓江城市段环境保护综合项目中的重要子项,项目位于漓江西岸,从虞山桥至龙船坪。项目着重对沿岸的一、二级堤岸、防洪堤和老旧道路进行系统改造、贯通,通过亮化、绿化、花化、玻璃栈道、木栈道、景观平台、外壁浮雕、休憩点、公共服务设施、园林小品、步道标识等各种形式,打造成以独具特色、历史文化展示、亲水、休闲旅游等主题的市区重要慢游线路。据桂林漓江综合治理与生态保护工程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项目已进入后的冲刺阶段,即将竣工,力争年底与市民见面。
五段线路 五种风情
“我们对沿岸步道进行了系统规划、设计,力争让市民和游客在每一段步道上感受到不一样的风情。”桂林漓江综合治理与生态保护工程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据资料显示,桂林漓江西岸慢行步道全长约7公里,分5段,分别为:A线从虞山桥到铁封山,B线从铁封山到伏波山,C线从伏波山到解放桥,D线从解放桥到象鼻山,E线从象鼻山到安新洲尾。
11月9日上午,伴着蒙蒙细雨,记者跟随桂林漓江综合治理与生态保护工程指挥部的工作人员来到漓江西岸慢行步道的起始点———虞山桥。
根据规划,从虞山桥开始的A线将建成栈道,栈道向江面挑进2.4米,其中靠近虞山桥下的一段,将采用0.8米宽的玻璃栈道与1.6米宽的沥青混凝土步道相结合的形式,而铁封山沿岸全是沥青混凝土铺成的栈道。“之所以设计靠近外面一侧的玻璃栈道,能使游览者既近距离欣赏到漓江之美,安全性也得到一定的保证,达到若隐若现的效果。”工作人员小潘告诉记者。
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目前A线主体步道建设部分几乎全部完成。只剩下靠近江面的玻璃栈道等待施工。虽然天下着雨,但即将完工的步道还是吸引了不少来往市民驻足观看“玻璃栈道铺好后,再做些收尾工作,慢行步道就可以正式与市民见面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走过富有特色的玻璃栈道后,记者步行来到铁封山附近。此处步道设置了许多斜坡、扶手等人性化设施,市民们不仅可以在步道上散步,也可下至堤岸边亲水漫步。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绿化工作。
在木龙古渡码头漫步,沿江的美景尽收眼底。据工作人员介绍,从铁封山到伏波山的步道B线,利用沿江一级堤岸的堤身道路,设置2-4米宽慢行步道,依山水带形成怡情赏景型绿道。目前步道已具雏形,在伏波公园附近,一辆挖土机正在冒雨作业。
沿着步道,记者来到伏波山到解放桥的C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青石板与鹅卵石碎拼贴的步道地面,虽然下着蒙蒙细雨,但丝毫没有雨天路滑的感觉。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段是利用沿江一级堤岸和滨江路人行道建设的复合型慢行步道,单幅步道宽2-4米。之所以采用青石板加鹅卵石碎拼的形式,就是为了在保证市民步行安全的前提下,突出桂林的特色“青石板富有中国特色,特别是桂林特色的风格,加上鹅卵石的碎拼,富有变化之余,又能体现江边步道的特点。”小潘说。
从解放桥到象鼻山沿岸的滨江路,被誉为“桂林美的沿江路”,也是D线步道所在地。这里的步道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更富有山水自然气息。
中午11时30分,记者来到漓江西岸慢行步道E段———象鼻山到安新洲的步道。步道主体工程已大致完工,工作人员正在造景。根据规划,该段将利用一级堤岸及象山南路人行道改造形成复合型慢行步道,并在局部挑出观景平台,增加游赏情趣和步道特色,单幅步道宽2-4米。此外,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步道改造的同时,象山沿岸配套绿化工作也在同步进行“待沿江的基础设施修建完毕后,步道还将延伸至龙船坪,将慢行步道全线贯通。”该工作人员表示。
宜古宜今 打造漓江历史文化长廊
“为了增添文化底蕴,将在漓江城市段沿岸景观亮化改造、慢行步道建设、旅游码头改造提升等项目的基础上,挖掘桂林的历史人文、城市风情、文化价值,建造桂林漓江沿江历史文化长廊。”在采访中,桂林漓江综合治理与生态保护工程指挥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据了解,从虞山桥至龙船坪段慢行步道,把虞山公园、木龙湖、叠彩山、伏波山、逍遥楼、象鼻山、南溪山等旅游景点有机地串联起来,既为市民们提供了休闲锻炼的地方,也成了一个市区旅游新的绿色游览方式。文化长廊工程建成后,市民们漫步漓江西岸步道上,除了能欣赏到漓江沿岸的秀美山水外,一个个富有桂林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景观将在不久的将来与市民见面。
根据规划,漓江历史文化长廊(一期)将在漓江西岸的一、二级慢行步道沿线设置,依托漓江沿线的现状景观资源、公共绿地、堤岸等公共区域,整个文化长廊以漓水神韵、人文揽胜、印象桂林、浪漫之旅四大板块为主要内容。据漓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历史文化长廊的内容将包括桂林城市历史、城市发展沿革、城市规划变迁与城市建筑、水运文化等。此外,桂林古代历史上的传奇人物,如米芾、徐霞客等明清历史著名人物也将“出现”在漓江慢行步道上。这条活灵活现、形式丰富的历史文化长廊,将桂林的历史、漓江的历史娓娓道来,成为与山水同构的漓江一道独特景观。目前,此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筹备当中,预计12月将开工建设。
倾听:项目背后的声音
“休闲步道”的概念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欧美国家,指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观光休闲便道。步道有机串联着各种有价值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兼具生态、经济、文化等各种功能,特别是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多贴近自然的场所,可供居民安全健康地开展慢跑、散步、骑行等各种活动。
桂林漓江城市段环境保护综合项目是2016年市委、市政府领导跟踪推进的重中之重项目之一,漓江沿岸慢行步道改造工程是其中一个子项目,由市漓管委牵头组织实施,桂林市漓江投资运营有限公司作为项目业主,计划总投资4547.49万元。该项目从今年7月开工建设以来,一直牵动着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的心。10月25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乐秦率队来到漓江风景名胜区,就漓江保护利用管理进行专题调研。他强调,在历史文化长廊建设中打造好“漓水神韵”“人文揽胜”“印象桂林”“浪漫之旅”四大板块内容,进一步增强做好漓江保护利用管理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加大保护力度,提升管理水平,让母亲河漓江更具品牌价值,产生更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增光添彩。
但是,想要沿江修出一条既美观又富有文化底蕴的慢行步道,并不容易。据了解,一直以来,漓江虞山桥到龙船坪段沿岸道路主要以一、二级堤岸、防洪堤和老旧道路为主,多为坑洼不平的混凝土地面,且没有完全贯通。加上步道A线规划为悬挑式栈道,基础坐落于河堤上。经勘查后,发现地面以下由河堤挡土墙、片石基础、硬土、旧路路面为基础,工作面窄,机械施工难度大。所以,项目的施工重点难点在于A线。
此外,步道沿线周边小区密集,不但是中山北路的重要分流道路,也是北部商品交易市场的集中地。如何在保证居民出行,尽可能减少对交通通行的影响,又保证工程顺利按时完工,项目施工方采取了各种办法。“在机械施工过程中,不间断地安排专人进行交通指挥,沿线加密交通指示、警示标志、洒水清扫。除了专人指挥交通外,同时配备流动安全人员进行沿线巡查工作,对沿线安全设施进行检查、检修,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问题。并加大机械数量,一机多人轮流操作,保证进度和质量。”在施工现场,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他说,在市政府、指挥部、漓管委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关心、指导和支持下,漓江西岸慢行步道工程各项建设工作迅速推进,从2016年7月进场,9月底已完成60%工程,预计本月底将全部完成。
未来:打造“慢游”漓江市区段旅游新路线
即将与市民见面的漓江西岸慢行步道,不仅将成为一种绿色环保的旅游游览方式,同时也将改善漓江城市段周边环境,满足市民休闲锻炼的需求。随着步道的一步步改变,家住附近的居民们心里也是美滋滋的。“从前这附近都是光秃秃的河堤,什么景观都没有。现在好了,眼看着步道要修好了,以后我就走路去上班,既锻炼身体又欣赏了美景。”家住虞山桥附近的王先生说。
市民唐先生住在龙船坪码头附近,平时酷爱散步的他,上下班都会选择走路出行。他告诉记者,自己虽然住在漓江边,但是想要在附近找一个能够沿江惬意散步的地方还真不多“龙船坪码头边的河堤上有一条路,但是不长也就几百米,而且时常有车来来往往,不是特别适合散步。再往南,一个大型小区的后门有一条沿江的小路倒是没有车走,但是由于没有精心管理,晚上路灯很黑,蚊虫也多,实在算不上什么好景致。”他说。因此,得知家门口即将修建一条漓江步道之后,唐先生就一直很期待,一直关注着工程的进展。“如果漓江步道能一直顺延,延长到我家门口,好把整个漓江沿岸都打造成慢行步道就好了。”唐先生说。
唐先生的期待也许会变成现实。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漓江沿岸慢行步道的建设还将继续向东、西两岸延伸,今后,点缀在漓江沿岸的慢行步道,将会成为市民、游客休闲、散步的好去处。“这只是一个开始。下一步,我们打算将慢行步道延伸到漓江东、西两岸。西岸预计沿滨江路继续延伸,而东岸步道将自南洲大桥至净瓶山大桥,除了慢行步道外还将配建自行车道,方便骑行市民游客游览漓江。”桂林漓江综合治理与生态保护工程指挥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7公里的漓江慢行步道打通桂林的山水“经脉”
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首都北京的城市规划学者林徽因就曾提出:“北京的许多名胜古迹,应该用一些河流和林阴大道把它们串连起来,成为一个绵延不断的公园系统,这座城市的每一条大街,每一条河道,都应该成为公园的一部分。”她的这一想法就是如今在各大城市都很受欢迎的“城市慢行步道系统”的雏形。
漓江是桂林城市的一张名片,两岸的人文古迹、自然景观不胜枚举,市区江段更是山水风光的精华所在。沿着江边慢行或是乘船在江上游览,都是欣赏漓江的佳方式。然而在过去,桂林市民想要沿江漫步,能够选择的路段并不多。零零星星、断断续续的步道如散珠碎玉般分散在漓江沿岸。但如今投资4500万元、总长度7公里的慢行步道将打通山水之间的“后1公里”,年底之前就将完全竣工。同时辅以实施漓江城市段环境保护综合项目、漓江城市段沿岸景观亮化工程项目,慢行步道不仅有效改善了漓江城市段的生态环境,更是一次对于漓江旅游资源的深度挖掘。
在采访中,许多市民都对沿江纵贯南北的慢行步道表示期待。未来,在这个全体市民共享的公共空间里,旅游、娱乐、餐饮等资源都将逐步聚集。7公里长的漓江慢行步道,串联起来的不仅仅是山水景色,亦连接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