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市通过500余处无障碍设施改造,为残障群体打造包容性城市环境。从图书馆盲道到共享影院,从专用车位到有声读物,细节之处彰显人文关怀。三年来累计建设盲道317公里,改造老旧小区282个,让残障人士共享城市发展成果。

【一座城市的温度:从317公里盲道看石嘴山无障碍建设】
当盲人博士黄莺用视频记录石嘴山市图书馆的室内盲道时,这座西北小城正在用细节诠释着"无障碍环境"的深刻内涵。从馆外专用车位到贯穿三层的盲道系统,从配有盲文的电梯到木质防滑地板,这些看似微小的设计,实则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尺。
【500处改造背后的民生温度】
石嘴山市图书馆的无障碍设施堪称典范:5台有声读物查询机满足不同需求,视障专用电脑和扫读机打破信息壁垒,而无需预约的共享影院更让残障人士重拾观影乐趣。这些设施的价值不仅在于功能实现,更在于传递平等尊重的理念。视障读者陈明的经历尤为动人,通过图书馆的无障碍电影和社交活动,他逐渐走出封闭世界,这正是城市包容性的生动体现。
三年来,石嘴山累计完成282个老旧小区改造,建设317公里盲道和188个无障碍公厕。这些数字背后,是城市管理者将残障群体需求纳入城市规划的前瞻思维。正如市残联负责人所言,这些"小设施"实则是撬动"大民生"的支点。当轮椅能够自由通行于景区,当盲道连接起城市每个角落,石嘴山正在用行动证明: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取决于它如何对待最需要关怀的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