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在完整社区建设中统筹推进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设施建设,全区已新增2340处充电设施。文章重点介绍了银川、中卫等地通过网格化管理、智能技术应用、三级协商机制等创新举措,有效解决"充电难、停放乱"问题,切实提升社区安全水平。

随着电动自行车保有量持续增长,社区充电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宁夏在完整社区建设试点中,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设施建设作为重点民生工程,全区已新增2340处充电设施,30635个充电端口,有效缓解了居民充电难题。
网格化管理与技术创新双管齐下
银川市兴庆区针对老旧小区充电设施不足的问题,充分发挥105名网格长、3609名微网格员的四级网格治理队伍作用,通过"圆桌会"等形式解决选址难题。该区还引入"无线充电""光伏发电"等新技术,在铁丰苑小区建成首座L型框架结构光伏充电车棚。这些创新举措不仅解决了充电设施不足的问题,还通过智能管理技术有效防范了电动自行车上楼充电的安全隐患。
三级协商机制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吴忠市利通区阳光骄子社区创新建立"居民议事会+楼栋长+网格员"三级协商机制,通过5次专题会议收集86条居民建议,建成56处充电设施。这些设施不仅分布合理,而且全部配备智能监控系统,具备过载保护等安全功能。这种让居民全程参与的治理模式,真正实现了社区问题的共建共治共享。
在推进过程中,宁夏各地坚持"政府统筹、部门协作、居民参与"的原则,既解决了当下充电难题,也为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积累了经验。随着《中卫市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实施,社区电动自行车管理将更加规范有序。这些实践表明,只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能找到解决民生难题的有效路径。